我們的心有很多層次,你用哪個層次去持咒就會決定你持咒的質素。當你去到某個地步,你平常所持的咒語變成了覺性之流,那就成了「搜-瀚」,就成了嗡。到那 個地步,就是上面所說的那個無聲的半個音節部分,此時形成音節的「波」就消失了,只剩下了一股「流」。那個不是你用耳朵可以聽到的,是內在的音流。真正的 嗡是個「無擊之聲 」(anahata)。目前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撞擊之聲,是經由敲打撞擊摩擦而產生的,例如你聽到我講話的聲音是空氣和聲帶摩擦而來。無擊之聲本身也是個大題目,這裡無法詳述。
剛才又有人問了個好問題,如果嗡的真實意義是在那最後無聲的半個音節,為何還需要其他有聲的三個音節?這是因為我們目前的意識只停留在那有聲的三個音節
中,不是在清醒中、就是在夢中、要不然就在無夢無想的深沈睡眠中。若是你能克服和超越醒、夢、眠這三個狀態,就可以進入那無聲的半個音節裡面,就是「第
四」。目前無論你如何去想像它,都不會發生,它不是可以憑想像而進入的。要用想的,就已經不是它了。
~斯瓦米韋達:《瑜伽經》第一篇講記
~譯者:石宏
~斯瓦米韋達:《瑜伽經》第一篇講記
~譯者:石宏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